close
廣州日報數字報

《馬可·波羅》是廣州大劇院首部自制原創歌劇,將於5月4~6日盛大上演,並將於5月18~2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日前,來自中國、德國、英國、比利時、丹麥等國傢的藝術傢已經集結廣州大劇院,在緊張排練之餘,藝術傢們也進行瞭多場講座並開放瞭媒體采訪。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和他們的交流中,體會到瞭這部原創歌劇創作與排練中的種種不易: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主創意圖和觀眾需求間的沖撞……不過,正如指揮傢湯沐海所言,期待這個劇有華麗、真誠的表達,能夠感動觀眾。

策劃:徐暉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

關鍵詞一:語言障礙

德國作曲傢一字一句聽錄音,從中文詞裡尋找歐洲的旋律

《馬可·波羅》整部歌劇是以中文來唱的,主創主演團隊又來自多個國傢,語言成為第一個需要克服的障礙。

歌劇,最重要的是音樂。《馬可·波羅》是一部德國人寫的中文歌劇。作曲傢恩約特·施耐德表示:“中文的發音和語言是一個挑戰,所以我想辦法去翻譯所有的臺詞,我把臺詞錄進錄音帶裡,一字一句地、一夜一夜地去聽這些錄音。從這些中文的詞裡尋找歐洲的旋律。”導演卡斯帕·霍爾滕也提到瞭語言障礙:“我希望與歌手溝通,給出建議。現場有三四個翻譯,經常要手腳並用。”

主演有4個外國演員,來自英國的兩位男中音歌唱傢飾演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父,戲份不是很吃重,語言上的困難相對容易解決。而男女主角分別來自丹麥和比利時。來中國之前,他們已經學瞭中文課程,但是在大劇院集結後,指揮湯沐海的要求是“要把歐洲歌唱傢唱中文的水平提高到和我們差不多。”於是又給每人找瞭專業的貼身語言老師。馬可·波羅是意大利人,所以男主角語言壓力不是很大,而女主角飾演中國公主,所以壓力很大。

恩約特·施耐德坦言:“這對來自歐洲的歌唱傢也是一個很難的工作,讓他們學會、記住臺詞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學會記住3個小時的音樂,沒有任何譜子可以看,用一種從未用過的語言來唱,這是一種雙重的挑戰。”

問題總是在磨合中解決。湯沐海表示:“作曲傢每完成一小段就和大傢交流,他也在挑戰自己。”歌唱傢田浩江表示:“作曲傢很有名,但也很謙和,寫歌劇是很難的,需要很長的一口氣。這兩三天排練我聽下來,覺得整體的音樂很平衡,是嚴格的交響樂結構。我們在排練中也一直在磨合、修改譜子。需要堅持原則的地方他絕對不放過,能修改的地方他也會尊重大傢的意見。”

關鍵詞二:文化差異

文天祥臨刑前和女兒告別,西方用親吻來表達,這在中國不合適

最初接到廣州大劇院的委托時,恩約特·施耐德並沒有想法,“隨著深入的瞭解,我明白這是讓我寫一個非常大型的歌劇,用歐洲傳統的,威爾第、普契尼的方式,這是一次文化的融合,有中國的文化、意大利台中通水管的文化以及歐洲的文化。因為馬可·波羅來自意大利威尼斯,所以我們嘗試去融合意大利的歌劇文化和中國的文化。”

施耐德和廣州大劇院談論瞭很多其他的歌劇,包括《阿依達》《托斯卡》《圖蘭朵》《卡門》,“這些歌劇都有兩個因素:愛情和死亡,我們也嘗試把很多的愛情、死亡或者恨寫進去,寫出很多情緒上的轉化。”

湯沐海則表示:“我曾經指揮過譚盾寫的《馬可·波羅》,這次廣州大劇院讓多個國傢的藝術傢一起來完成中國版的《馬可·波羅》歌劇,我很興奮。作曲傢特別謙和,他有非常獨特的見解和很好的音樂感,對故事也做瞭深入的研究。但他畢竟是德國人,對中文的瞭解還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很多的潤色,但大傢都是很有經驗的藝術傢,隻會錦上添花。”

導演卡斯帕·霍爾滕也認為文化差異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歌劇第三幕中,有文天祥被處決的場景,這個時候女兒來和他告別,“在人生終結時和至親告別,在西方是用親吻來表達,但我周圍的人表示中國人不會這麼做。這便是導演過程中一個很核心的問題——要克服文化碰撞,如何調整,用什麼方式來克服這些障礙並達到最好的效果。我會通過藝術創新的手段,來傳達這部歌劇希望大傢瞭解的內核。我要考慮中方的意見,但也要保留自己的敏感性。台中商標申請流程在這個時候,就希望大傢充分理解導演內心深處對藝術的敏感。”該劇從剛開始的劍拔弩張到最後的文化融合,跨越瞭很多障礙,“排練的第三天就有現場工作人員感受到瞭這部歌劇的動人之處,流下瞭眼淚。”霍爾滕說。

霍爾滕感嘆:“這也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我從這裡學到瞭很多東方的元素和文化,這是排練中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關鍵詞三:主創初心台中抽水肥和觀眾期許

歌劇為何而誕生?要帶給人內心深刻的情感觸動台中註冊商標

《馬可·波羅》是一部融貫中西的原創歌劇,但很照顧觀眾的感受。在湯沐海看來,“這次的寫法是偏歌劇的民族樂派,比如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這個樂派在上世紀中葉發展到最輝煌,以後就慢慢走向現代人不太容易聽懂的方向。不過,德國作曲傢恩約特·施耐德非常尊重大傢的習慣,他用完全現代的形式來寫,用非常接近大眾的方式來寫,但是也用他所熟悉的西洋樂隊摻雜二胡、笛子、揚琴等民族樂器,有中國的民族風格。”

雖然和《圖蘭朵》一樣,故事都發生在元代,但湯沐海認為:“這部歌劇和《圖蘭朵》還是有比較大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機保養,靜電機清洗,靜電油煙處理機的區別的。它偏重於敘事,比較註重在講故事。作曲傢接到臺詞,厚厚的一本都在對話,很難找到詞寫詠嘆調,所以寫的歌曲基本上是敘事性的。《馬可·波羅》的音樂元素非常豐富,我們在逐漸熟悉的過程中,都慢慢愛上瞭這部劇的音樂。”

霍爾滕認為,在滿足觀眾對歷史的好奇的同時,要保有自己創作的激情。“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歌劇是為何而誕生?歌劇是一面鏡子,要照出作品在當下帶給人們的反思和震撼。討論歌劇中的真實性是沒有必要的,歌劇要帶給人的是內心深刻的情感。”13世紀的故事要喚起21世紀的人的情感。

霍爾滕在導演中,嘗試做一個平衡:通過導演手段滿足觀眾的期望,同時也展現自己的藝術想象。“若是百分之百展現歷史,中國的導演更適合。制作方找我來導演,或者就是需要有另外的文化視角。”霍爾滕表示自己會用現代的技術和手段,傳達歌劇中所能觀察到的現代人的情感。他透露,“第三幕中有很多驚喜,戲劇性的高潮,精彩的對唱,視覺也很震撼。”

歌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有人說,歌劇能否演好,考驗著一個城市的實力。欣賞《馬可·波羅》,湯沐海建議不用做功課,“但是要休息好,要讓自己在精神上完全放松,不要帶任何成見也不要好奇,讓神經末梢非常敏感,就能很開放地去接受這個劇。我們將盡全力向大傢呈現。不是刻意求工,而是水到渠成。”

《馬可·波羅》陣容強大

《馬可·波羅》通過演繹十三世紀意大利旅行傢馬可·波羅與父親、叔父,自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往返中國的傳奇經歷,再現瞭宋末元初的風雲際會以及圍繞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而展開的各種較量,彰顯瞭絲綢之路的人文風采,抒發瞭對人類和平的祈願。

《馬可·波羅》主創陣容強大。華人指揮大師湯沐海將執棒一支編制龐大的交響樂團,為現場的震撼效果保駕護航。湯沐海1983年應卡拉揚之邀指揮柏林愛樂樂團,從世界交響樂的巔峰開始瞭他的國際指揮生涯,2004年獲得格萊美獎,2015年在歌劇“聖殿”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指揮七場新版制作的羅西尼歌劇《奧塞羅》。

德國作曲傢協會會長恩約特·施耐德為該部歌劇量身創作音樂。他的作品多達1000餘首,包括《斯大林格勒》《23》《天地雄心》等電影配樂以及《薩勒密原則》《看門人蒂爾》等多部歌劇。

《馬可·波羅》邀請到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傢歌劇院前歌劇總監卡斯帕·霍爾滕執導,他很年輕,但他執導的歌劇作品享譽國際舞臺。

此外,英國多媒體大師盧克·霍爾斯、斬獲無數燈光設計獎項的英國燈光設計師佈魯諾·博艾特、英國皇傢歌劇院禦用服裝佈景師艾瑪·瑞歐特也加入瞭《馬可·波羅》的主創團隊。

《馬可·波羅》主演陣容來自中國、丹麥、比利時和英國。丹麥男高音彼得·洛達爾飾演馬可·波羅。比利時女高音愛麗絲·卡魯瓦爾茨和中國女高音周曉琳分別在廣州站和北京站飾演女主角傳雲。

中國男中音王雲鵬和袁晨野分別在廣州站和北京站飾演文天祥。王雲鵬被美國權威音樂雜志《歌劇新聞》譽為“25位歌劇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之一。中國歌唱傢田浩江飾演忽必烈,田浩江是首位與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簽約20年的中國歌劇表演藝術傢。中國男高音歌唱傢熊柯嘉飾演反派賈似道,熊柯嘉畢業於德國柏林漢斯埃斯勒音樂學院聲歌系,德國媒體將他譽為“中國的翁得裡希”。此外,中國女中音歌唱傢梁寧、男中音歌唱傢馮國棟、英國男中音歌唱傢喬納森·根索普、英國男中音歌唱傢達米安·坦特雷也加入瞭主演陣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z193u6k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