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海2035”:卓越的全球城市

中國環境報記者蔡新華 實習記者徐璐

經過5年多醞釀籌備,《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以下簡稱“上海2035”)日前正式發佈,目標是引領上海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何為“卓越”?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局長徐毅松說:“隨著中國持續發展,上海作為國傢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無疑將具有更大的全球經濟影響力。在‘全球城市’前加上‘卓越’的定語,不僅是呼應上海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也體現瞭上海代表國傢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追求和決心。”

創新、人文、生態的發展理念貫穿著“上海2035”,這3個維度正體現瞭上海對“卓越”的期待與向往。

具有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

優化營商環境,突出國際樞紐地位

建設更具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上海將逐步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深入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以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為核心,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優化營商環境也是上海不斷進取的目標,將著力保障先進制造業發展,並塑造國際文化大都市品牌和城市整體形象,打造國際時尚設計之都和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

為瞭突出“更開放的國際樞紐門戶”地位,上海將建設浦東樞紐、虹橋樞紐和洋山深水港區國際級樞紐,同時強化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支撐,形成城際線、市區線、局域線“三個1000公裡”軌道交通網絡,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

富有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

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進行藍網綠道建設

奔向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上海將聚焦優良人居環境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舒心。

“15分鐘社區生活圈”遍地開花,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在15分鐘的步行可達覆蓋率將為99%左右,且每個新城、城市副中心至少油煙處理設備有一所大學,每個新城有一處三甲綜合醫院。加快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多渠道增加租賃性住房比重。

隨著去年年底黃浦江45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如期貫通,上海將構建黃浦江兩岸地區、蘇州河沿線地區濱水貫通並向腹地延伸的公共開放空間,推進重大文化集聚區建設,並以此為契機推進“通江達海辦公用品”的藍網綠道建設。據悉,上海將建成226條水綠交融的河道空間,形成總長度2000公裡左右的骨幹綠道。

更可持續的韌性生態之城

建設市域生態空間體系,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

打造更可持續的韌性生態之城。未來的上海,將致力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升城市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構建城市防災減災體系,強化災害預警防控和防災減災救援空間保障,提升城市抵禦洪澇、地面沉降等自然災害以及資源能源供給、突發公共事件等城市運行風險的能力。

上海要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絡、功能復合的市域生態空間體系,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到203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3%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以上,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

探索超大城市轉型路徑

牢牢守住人口、用地、環境、安全4條底線,彈性適應

“上海2035”明確,上海靜電機安裝將牢牢守住人口規模、建設用地、生態環境、城市安全4條底線,堅持“底線約束、內涵發展、彈性適應”,探索超大城市睿智發展的轉型路徑,力爭成為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人口規模方面,嚴格控制人口規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並作為長期調控目標。

土地資源方面,按照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要求,鎖定總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裡以內。

生態環境方面,將其作為城市發展的底線和紅線,錨固城市生態基底,確保生態用地隻增不減。同時,加強生態空間保育、修復和拓展,從城鄉一體和區域協同角度加強生態環境聯防聯控。

城市安全方面,加強水資源、能源和信息基礎設施支撐保障,提升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能力,強化防災減災救災空間保障和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應急響應能力和恢復能力。

為瞭使城市總體規劃更加可實施、可操作,更管用,“上海2035”強調,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主體,統籌各類涉及空間安排的規劃,優化形成“兩規融合、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體系,努力實現“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上海還將創新空間管理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市開發邊界和文化保護控制線,構建“三大空間、四條紅線”的市域空間管控體系,確保城鎮空間不被突破,農業、生態空間不被侵占。

優化城市空間格局

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構建共台灣電動床工廠享城鎮圈

“上海2035”明確,上海在區域層面,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推動上海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在市域層面,構建由“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組成的城鄉體系和“一主、兩軸、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間結構。“一主、兩軸、四翼”,是指主城區以中心城為主體,沿黃浦江、延安路—世紀大道兩條發展軸引導核心功能集聚,並強化虹橋、川沙、寶山、閔行4個主城片區的支撐,提升主城區功能級,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區。

“多廊、多核、多圈”,是指強化沿江、沿灣、滬寧、滬杭、滬湖等重點發展廊道,完善嘉定、松江、青浦、奉賢、南匯5個新城綜合性節點城市服務功能,培育功能集聚的重點新市鎮,構建公共服務設施共享的城鎮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區域協同、城鄉統籌和空間優化。

結合城鄉體系和市域空間佈局,上海將完善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和社區中心4個層次組成的公共活動中心體系。中央活動區包括小陸傢嘴、外灘、人民廣場、徐傢匯等區域。城市副中心共16個,包括9個主城副中心、5個新城中心和金山濱海地區、崇明城橋地區的核心鎮中心。

靜電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z193u6k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